静态资源优化

静态资源就是网站的基础设施,没有它们,网页也就像“无水之船”。但越基础,越容易被忽略,也越有优化的潜力。你可曾想过,那些看似简单的图片、字体和代码,其实藏着许多提升性能的小秘密?让我们来揭开静态资源优化的面纱。


目录

1. Web 图片:让视觉体验轻盈飞跃

选对格式是第一步

每种图片格式都有自己的特长,就像兵器谱里的各种武器:

  • JPEG:体积小但损失些许细节,适合复杂色彩的照片。
  • PNG:无损压缩,能处理透明背景,适合图标或细节丰富的图片。
  • WebP:压缩效率高,比 JPEG 体积小 25%-35%,适合现代浏览器。
  • SVG:基于矢量,缩放不失真,特别适合 Logo 和插图。

懒加载,按需加载才是王道

“用户看不到,我就不加载。”听起来很不讲武德,但懒加载就是这么直接有效。通过 IntersectionObserver,只在图片进入视窗时才加载,既减少初始加载时间,又能节省用户的流量。

压缩图片,瘦身效果看得见

不要轻视那几个 KB 的差距,图片压缩工具(如 ImageOptim、TinyPNG)能让图片大小减半甚至更多,而画质几乎无感降低。


2. Web 字体:让文字也轻装上阵

子集化加载

整个字体文件几十 KB,但页面可能只用到其中几个字母或汉字。生成字体子集,让浏览器只加载必需的部分,何乐而不为?

选择现代字体格式

WOFF2 是“新时代的字库”,既兼容性好又压缩率高,简直完美。

避免首屏“空白尴尬”

当字体加载时间过长时,“font-display: swap” 可以让系统字体暂时顶上,避免出现看不到文字的状况。


3. 代码压缩:刀刃向内,精简代码

HTML、CSS 和 JS 压缩

通过工具如 Terser 和 CSSNano,把代码中的空格、注释、冗余全都干掉,只留下浏览器需要的精华部分。

Tree Shaking,摇掉没用的代码

现代框架(如 Webpack 和 Rollup)会自动识别未被引用的模块,把它们摇下树,留下轻量的代码核心。


4. 分包策略:模块化加载,按需分发

动态导入

页面不需要的代码,为什么非要一次性全加载?使用动态导入,让代码像“外卖”一样,用户点到哪就送到哪。

第三方库分离

React、Lodash 这些常用的库,几乎所有项目都离不开。将它们单独打包,浏览器会缓存这些“不变的常青树”,减少每次加载的重复工作。


5. 缓存策略:让资源“常驻记忆”

设置合理的缓存头

通过 Cache-ControlExpires,告诉浏览器“这些文件可以一直用,不用每次都重新下载”。

Service Workers 的魔法

Service Workers 不仅能缓存静态资源,还能让网站离线访问。它像一个“缓存代理”,可以让资源更新与缓存共存。

版本控制,防止旧资源作祟

在文件名中加入哈希值,如 app.abc123.js,文件更新时哈希值也变,浏览器再也不会误用旧资源了。


静态资源优化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一种哲学——让网页每一帧都快速、优雅、简单。优化做得好,你的用户不会察觉“优化”本身,而只会感受到“顺畅”。像风一样的体验,才是最顶级的享受。